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辩之有理 才志合一】高二学部辩论赛回顾与总结

12/4/2021 10:00:00 PM 阅读:771次

审核 | 朱江


辩论赛·活动初衷


寓教于乐是教育最好的形式,因为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都得以飞速发展。

高二是个关键期,在高一积累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辩证地分析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2021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大喜之年,高二学部组织了这场主题为“探寻真理,逐梦复兴”的辩论赛,历时两月,九场比赛,全员参与。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对于“辩论赛”有了更深入细致地了解,虽还未能登堂入室,但也不再是看热闹的“门外汉”了。师生一起从分析辩题,到彼此模拟辩论,再到最后上场,无论输赢都是一场思维的盛筵。

鲁迅先生曾犀利地批判旧日中国民众的麻木和看客心态,希望打破铁屋子,唤醒沉睡的国民。而今日中国之复兴,恰恰是我们有了自己的文化自信,有了自己的尊严,有了自己的“中国梦”。

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力拼搏。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使命不仅要传授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求真理的精神,这就是我们设计辩论赛的初衷。

——高二学部德育助理 常丽老师



参赛辩手·活动感悟

高二2班 李粟昊

这次辩论赛,我受益匪浅,很庆幸自己没有在班内辩论选拔时认怂。

我是一个说话没有什么逻辑,有点痞气,做事爱冲动感性的人,这两点在第一轮辩论时,都暴露了出来。没有辩论经验外加性子冲,把辩论赛弄成了演讲,受到了评委学长的批评,我也很惭愧,不知为啥,回家还哭了两嗓子。决赛时我就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认真做了理性的更充足的准备,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君子和而不同”。所以在决赛后还得了个最佳辩手,我很荣幸,也非常感谢老师同学们的认可。

回想之前,我很独,不喜欢和别人合作,但是这次我有了一些改变,从活动通知下来,一直到决赛前,我和我的三名队友进行了数小时的讨论、打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想法上的冲突,但我没有像曾经那样,固执己见,而是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懂得了倾听的重要性。正是因为这次我们四个人团结一心,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倘若只是很强且独立的四个人凑在一起,各说各话,那么在辩论时肯定会不堪一击。

平日里我一直不知道什么叫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不知道分寸拿捏,这回算是明白了,有理不在声高,礼貌也是辩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看下来这么多场,我想说,真正能说服他人的,是简洁明了清晰的逻辑,是切合实际的举例,是朴素直白的表达。我们不需要无数的权威与术语,我们不需要扯什么怪诞无人知晓的理论,我们更不需要一句话表达无数遍……我们与人沟通时需要说话有礼貌,讲理要直白有逻辑,永远不要玩儿些人民群众不喜、自己还得意洋洋的东西,这便是我的收获。


高二6班 刘芊妍

这次辩论赛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突破。刚开始看到辩题,我们一筹莫展,不知从何下手。作为一辩的我更是压力山大,我写的稿子要为全队的思路奠定基础。

每次开会大家都集思广益,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会议,我们都收获颇多。线上会议几乎每次都开到将近十二点。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我们学会了共同讨论,学会了坚定观点,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自我奉献。

台下准备充分了,上台展示又是一个关卡。台上不仅需要我们准备得充分,更需要我们的随机应变,需要我们迅速捕捉到对方逻辑上的漏洞和论证的瑕疵。为了模拟场上紧张的气氛,我们多次展开了班内模拟赛。许多同学都在背后默默付出,老师们也放弃了自己的学习时间,来帮助我们准备比赛。校外的学长学姐们,也在最后关头为我们贡献了宝贵的意见,这才有了我们这次优秀的成绩。

在我看来,活动最重要的不是舞台上那段看似华丽的精彩呈现,而是我们在台下准备的过程。初赛改的五遍稿,复赛改的四遍稿,这都是我们智慧的结晶和坚韧的见证。

这次比赛让我们学会建立自信,学会侃侃而谈,学会接受建议,学会探寻真理,学会团结协作。


高二12班  岳泽宇

辩论赛结束了,作为观众和辩手,我既欣赏了紧张激烈的辩论赛,感受辩论的魅力,又锻炼了各种能力,在“辩”这一词中,感受探寻真理的困难与乐趣。

作为观众,我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受到了思想上的启发。各位辩手的风格各不相同,无论是彬彬有礼,暗藏机锋,还是气势如虹,针锋相对,场上形势变幻,时刻牵动我的心弦。

这大概是辩论这种独特表现形式的魅力。快节奏考验反应能力,也带来了独有的紧张刺激感。辩手们显然也从中收获了成长。初赛时许多辩手发言尚磕磕绊绊,决赛则明显清晰、有条理。

辩论亦是思想上的交流,这些辩题都来源于实际生活,饱含对人生价值和社会实际的思考。比如:为人处世,审时度势更重要,还是坚守原则更重要?自媒体时代,人们离真相更近还是更远?每每辩手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都让我对问题产生新的理解。

此次还邀请了人大思源项目学姐学长,作为生活经验更丰富的学姐学长和辩论经验更丰富的辩手,他们的点评往往能从另一维度给我启发。听完辩论后,我常常陷入深思,甚至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我想这也是辩论的意义:让我们对问题的探究不止步于主观片面的第一反应,不在“都重要”、“各有利弊”的陈词滥调中戛然而止,而引导我们深入、全面地思考问题,让真理越辩越明,得到对人生、社会更新更深刻的感悟。

辩手的经历更让我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想深入而全面地理解一个辩题?亲身打一场辩论是极好的方法。辩手要做的准备远比我想象得多。

如果在台上展现五分,那么稿件中必有十分,台下准备则不止十二分。辩手要分析字、词破题;从不同角度思考,梳理核心逻辑;查找能支撑己方观点的论据,工作量庞大且细致。

直到决赛前一晚,班里的辩手仍在深究一个例子是否恰当。这个过程不断深化了我对己方观点的认识,同时由于要考量对方可能的论点论据,为了争辩,我看待整个问题的视角也更全面、辩证了。

辩论也是表达的艺术,表达者需要具有观众意识。这是我参加初赛后的反思。观众对辩题的了解不及辩手,有时自己觉得解释清楚了,台下的观众却云里雾里。好的辩论应当逻辑清晰,关键词被反复强调,才能让观众有代入感,更有认同感。

团队意识更是辩论团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辩论是一项团队活动,统一四个人的观点十分困难。经历总计几小时的头脑风暴,辩手才能达成一致,确定立论框架。但这个过程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的能力,让我们面对问题时倾听,理解,让步,解决矛盾,求同存异。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申治乱之际,明同异之处,查名实之理。”无论是作为观众还是辩手,这场辩论赛都是激动人心,收获颇丰的。

或许在未来,当我思考人生方向,探究社会现实时,也能发挥辩者思维,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用清晰有力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勇敢追逐真理,筑梦复兴。


特别感谢

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人大思源项目学长的指导,以及鲁迅书院、学生发展中心、课程中心、信息中心、运营服务中心的鼎力相助。

还要特别感谢担任决赛评委的各位老师:崔巍主任,李佳老师,杜广运老师,柳军晔老师,李淑娟老师,刘建华老师,刘伟老师,常丽老师。

期待高二学部的全体师生在“探寻真理,逐梦复兴”的路上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