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志成·国旗下】高中部国旗下演讲:一往无前 勇攀高峰

6/4/2021 3:11:00 PM 阅读:1471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陈清如于2021年5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徐州逝世,享年95岁。陈清如是我国著名的矿物加工专家、教育家、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选矿理论与技术研究。他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指导研究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研制出世界第一台煤用概率分级筛,创建了“空气重介质稳定流态化”的选矿理论和技术,并建立了世界第一座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示范厂,为我国矿物加工领域的科研、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陈清如院士,一路走好!


历史上有这样的一天,1960年5月25日北京时间4时20分,中国登山队伍胜利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当时,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在此背景下,登顶珠峰超越了体育而成了国家精神的展示,堪称一颗“精神原子弹”,激励了困境中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勇前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物质条件下,登顶队员坚守信念登顶,这种精神,至今仍让人感念。


学生演讲——赵芊一

《攀登之旅》

大家是否还记得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用生命挑战了人类登山的不可能,将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实现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的愿望。在登顶前一晚,中国国家登山队队员:刘连满、屈银华、王富洲、贡布,来到珠峰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处。这里总高20余米,最困难的是上部的4米,几乎是一道垂直的光滑岩壁。经过几次失败的尝试后,他们想到了搭人梯的方法:刘连满主动蹲下当“人梯”,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攀登。屈银华先上,他不忍穿着满是钉子的高山靴踩在战友肩上,于是只穿一双薄毛袜打钢锥、攀爬……而蹲下当“人梯”的刘连满同样不容易,这样的高度,任何一个轻微的动作,都会给身体带来沉重的负担,刘连满却用身体托着100多斤的队友,坚持一个多小时。可想而知,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力!这是一种不惧环境恶劣的精神,这是一种不畏前路艰险的精神——是攀登精神的本色!

攀登珠峰,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完成的壮举,但生活中何尝不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山峰等待我们去翻越呢?

这些山峰,是你为实现更好的自己立下的挑战,为了追求理想毕生奋斗的目标。

这让我想起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一对学者伉俪。为了破译一本“天书”:北宋官员李诫编纂的《营造法式》,于1930年加盟营造学社——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团体,在条件落后,资金贫乏的情况下,成就斐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营造学社成员依旧停不下考察与研究的脚步,在川康地区完成了学社最后一次古建考察。他们或乘滑竿,或搭人力车,或走路,调查古建、汉阙、崖墓、等730余处建筑群。1942年,四川李庄——一个长江上游的小镇上,营造学社的成员开始整理近十余年的建筑考察成果,由梁思成进行建筑史的编写工作。历时两年,这本由中国人编写的《中国建筑史》终于完成。

百年前,一群年轻人为了考察我国古代建筑,走遍大半个中国。几十年前,另一群年轻人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和不惧艰险的精神登上珠峰。而现在,作为00后的我们,也应像他们一样,怀揣梦想,勇攀高峰。

山就在那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风雨无阻、一往无前。也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飞跃”山峰的攀登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教师演讲——李祎然

《登顶不寂寥》

其实我们何尝不知道山就在那里呢?我们何尝不知道山顶风景独美呢?我们又何尝不知道登顶意味着人生的新台阶呢?德国诗人黑塞曾有这样一首诗,想和大家分享。诗的题目叫《独自》——在世界上面/有许多道路可通/可是目的地/全都相同。你可以两人三人/一同骑马或乘车/可是最后一步/你得独自去走。因此/独自去做/一切艰难的事业/更胜似一切/智慧和能力。

诗人黑塞笃信,一个人始终应该听从自己的内心,敢于面对自我,面对内心的困惑和混沌,学会接受真实,并热爱它。其实前行的每一步路都很困难,但不经意间回头看,却发现我们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当我们能够真正去体验生活,由内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生命的意义由此而生。

所以当你明知 山就在那里,明知山顶风景独好,明知等待你的是新的境界,却不愿意迈开那一步,甚至会很好地运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说“不去,我不需要,我觉得现在很好,人要学会知足啊”,我只能说,你可能一点也没有准备好,你还需要多多锻炼自己。

其实,没有准备好分为两种状态,一是不能,一是不为。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讲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因此,不能,指我们在现今的条件下无法抱着泰山越过北海,虽然夸张但在告诉我们有的时候是能力不够;不为,指我们明明可做一些在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但却不想不愿做,这在告诉我们心态上的逃避与懈怠。确实,人的确需要有自知之明,当你能认清自己的状态时,你也就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不是仅是无意义的自我安慰和退缩。

如果我们能力不够,无法登上山峰,那就努力提高自己,精进自己,着眼脚下的土地,一步一个脚印迈向顶峰,虽前途会漫漫,亦会出现荆棘,但充实自我的过程,你精神饱满,步伐坚定,越来越享受自己的充盈。困难于你而言不是敌人,是让你成长的对手,相伴下来是自然也不会觉得山峰寂寥。如果我们习惯逃避妥协,继而越来越像阿Q,成了骨子里的怯懦者、不为者,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打破心里存在的城防,敢于承认自己的软弱,壁垒束缚才会松一松,然后勇敢的向前看,看看山的那一边比实际想得要美好得多,你的无意义的顾虑其实只是你的梦魇。当内心前进的种子开始发芽,那么你的每一步都如新生,勇敢而美好,自然登上山顶的时候亦不会觉得寂寥。只是,朋友,后者比前者要难上许多,不为的状态也并不容易让人发现,需要我们常常自省罢了。

朋友,人生路上不可能总是平坦的,一个个高低不一的山峰才是常态,你只有愿意登上山顶,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如何走,因为视角不一样,自然看到的内容和内心的境界都不一样。登顶并不会寂寥,唯一的你自信、自立、自足,请记住耀眼的永远是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