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初中部国旗下主题演讲:从三个选择理解“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6/18/2021 3:34:00 PM 阅读:9965次

邓稼先,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将自己的智慧、个人幸福以至生命,无偿地献给了我国的国防事业。邓稼先中学时代两次入志成读书,在面临险境时是志成中学保护了他,也正是志成中学为他顺利考入西南联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的校友,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先生。

“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中国,选择核事业。”在生命的最后,邓稼先对妻子说了这句话。他一生都在为祖国奋斗着,放弃了风光的工作和高薪,放弃了美满的家庭和生活,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邓稼先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谱写着志成精神——有志者事竟成。正是有了他心中的这一份坚毅与不移,方才成就了他的光辉荣誉与中国核事业的发展。

让我们一起了解邓稼先一生中最重要的三次选择吧!


邓稼先的第一次选择,在于高薪与国家之间

幼年时日寇的侵略让他明白,只有国家强大起来,人民的生活才能美好。邓稼先从小就努力学习,立志报国。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邓稼先想要去美国深造,他想掌握更先进的知识,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1947年,他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取得了普渡大学的博士学位,年仅26岁的他被称为“娃娃博士”。

邓稼先优越的表现引起了美国的关注,他们想把这个年轻人留下来。高昂的工资,优越的生活,先进的科研条件,邓稼先面对这一切,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回国。从踏上大洋彼岸的第一天起,他就牵挂着自己的祖国,他从未想过留下,因为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


邓稼先的第二次选择,在于家庭和国家之间

邓稼先和妻子许鹿希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1958年,国家第二机械部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妻子表示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中国西北,一片荒芜,邓稼先在这里进行着艰苦的工作。他带领着科研人员攻破了无数困难,从无到有,一步步摸索着。在这期间,他们用算盘日夜推算着数量庞大的数据,无论严寒酷暑,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凭借惊人的毅力,制造出了属于中国的原子弹。邓稼先与家人分别,独自在这荒漠上坚守着,没有音讯。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要去哪里,只是坚定地离开,而这一走,就是八年。

1964年、1967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相继爆炸成功,邓稼先终于实现了他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理想。但他仍未放松,他仍然投身科研一线,继续为国家奋斗。


邓稼先的第三次选择,在于生命与国家之间

1979年,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许鹿希知道他接触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他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面对自己的扩散的癌细胞,邓稼先没有丝毫惋惜,他依然坚持对核武器的研究,一门心思扑在上面。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与世长辞。直到邓稼先去世。他的名字才终于为人们所知。


教师总结

回顾邓稼先的一生,邓老终生都在践行 “励精图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有志者事竟成”的志成精神。不管面对什么,他唯一的选择只有自己热爱的祖国。为了自己的祖国,他甘做无名英雄,一生做出了无数卓越贡献,却不计名利,默默无闻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他舍小家为大家,面对国家和个人,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为国家的事业奋斗终生。


好消息

我校初二7班李奕宣同学荣获2020年度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刘其名、张阳同学,在新街口街道校外少先队开展的“四育小先锋”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热心公益,收到来自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团委的表扬信。是志成学子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