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志成·大课堂】传承科学精神、赓续百年青春——记高一科技班成都科考实践活动

7/1/2023 2:00:00 PM 阅读:744次

供稿 | 武星融 李飞跃 王立新

审核 | 杜春燕


成都生物研究所-初探生物之美

转眼踏上天府之国的广袤土地,我们抱着新奇与激动,忘我地欣赏着成都这片大地上耀眼的风光,贪婪地呼吸着成都这片蓝天下清新的空气。不觉中,我们驶入幽巷,仿佛拨开桃花源外的薄雾,踏入了成都生物研究所。

我们积极争先,向着讲座进发,老师用浅显的语言将晦涩的知识表达出来,由浅入深、引人入胜地讲解,无不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不断向着两爬动物世界的深处探索。

观察与实践在科学探索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带着抽象的知识走入科普馆,一件件精美、细腻、生动的标本展现在我们面前,成都生物研究所有着亚洲第二的标本存储量,从科普馆中丰富的藏品可见一斑。身旁伴着一件件的标本,仿佛走在一场生命进化的进行曲中,从两栖到爬行再到鸟类和哺乳动物,繁多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展品亮相在我们眼前。从馆中意犹未尽得出走,伴着午后的光尘,我们的知识逐渐与一件件具象化的标本重合。那是人类的智慧,也是自然给予我们最生动的教材。


峨眉山——实地调研出真知

带着丰富多彩的科技课题,第二天,我们走进了峨眉山,开展了紧张但受益匪浅的科技课题研究。本次我们选择的课题涉及峨眉山的土壤、植物、鸟类和两栖爬行动物的有关研究。峨眉山是国家的重点生态文明建设区,拥有国家各级保护动植物。此次实地的考察和研究,同学们都希望可以用实践深耕课题背后的本质,为峨眉山的生态保护提出科学可践行的建议。

为了细致的探究峨眉山不同深度土壤的物理性质,同学对土壤进行了剖面挖掘。他们用环刀取到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过筛的筛选,留下其中直径小于2mm的部分进行称重,最后再计算出不同深度土壤的容重,对照砾质土分级标准进行顶级。

峨眉山被植物群落覆盖,郁郁葱葱,而在森林的深处,不断有新的植物种类被发现,体现着峨眉山的植物多样性。顺着崖壁间的的栈道和楼梯一路步行到山上,天空被绿叶笼罩,“草书云山如锦绣”的美景在眼前展开。研究植物的小组同学将重点聚焦在植物叶片上,记录调查了不同植物叶片的叶型、叶缘和着生状况。一路的讲解和探索中,同学们走走停停,积极发问,兴致高涨。

在实地观察鸟类之前,同学们先学习了鸟类鸣叫和鸣唱的识别以及望远镜的使用。根据鸟类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大致分为鸣禽、攀禽、猛禽、陆禽、涉禽和游禽六大生态类群。在栈桥边,同学们拿着望远镜簇拥着,充满期待地望着长空,等待鸟类的翱翔。

两栖爬行动物广布在峨眉山,通过前一天的知识学习,同学们对两栖爬行动物的栖息地和习性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带着工具,同学们在峨眉山的各个角落里寻找着他们的存在,用亲眼见证着令人震惊的自然的多样性。

傍晚,同学们回到酒店,同学们第一时间对本组的课题进行了总结,准备进行汇报和答辩。尽管疲惫,但同学依旧专心致志,集思广益,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纷呈的研究成果。


都江堰——感悟大国工匠精神

一路走走停停,同学们在欣赏美景美观之余也扩宽眼界积累知识。第四天,同学们来到了都江堰,一览“天府之国”的水利命脉,探寻古人广博深远的治水之道和不朽的民族傲骨。

走进这里,就如同走进了山水国画。最早接触都江堰是在课本上,插着一张抽象的示意,介绍着它的功能和地位。真正靠近都江堰,第一眼看过去,我们都忍不住为它惊叹,千百年来都江堰就静静地在那里守护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走上吊桥,水波作响,从上往下看去,江水滚滚向前,滚向那片肥沃的土地,波涌浪叠,气势磅礴,如排排骏马奔腾。而来到下游,江水倘若经过经过茫茫的绿色原野,微波荡漾,倒映着山与天,从奔腾到平缓,流向远处的成都平原。

离开时站在都江堰前留影合念,都江堰的伟大奇妙已经留存在我们心间,即使以后照片泛黄褪色,这种惊叹也仍然记忆犹新。


熊猫基地——与国宝面对面

告别了自然景观,我们来到了熊猫基地。暑气正浓,同学们一进园就感受到了四川的热情。园内设计还原自然,给熊猫和游客来了一场身临其境的体验。炎热的暑气并未埋没同学们的热情,在人群的簇拥下同学们终于见到了国宝——大熊猫。

像是可爱的毛团拥簇在一起,还带着几分文质彬彬的喜感。大概是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熊猫们大多在一个地方摆好姿势不动,或是懒洋洋地躺在木架上睡觉,或是自娱自乐,有时呆呆地看着围观它的群众,也有精力旺盛的大熊猫宝宝登高远望爬到顶端;小熊猫们则是抱着竹子大快朵颐......熊猫们憨态可掬,偶尔的一个动作就能征服围观它的群众们,大家都忍不住拿起手机拍了又拍。

成都罕见的晴天,云卷云舒,白云苍狗。同学们谈笑间就到了离园处,一路上充满着欢乐。大家购入了一堆大熊猫周边,伴随着身边闪烁细碎的光芒,同学们带着不舍的情绪离开了熊猫基地。


武侯祠——探寻厚重的人文历史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研学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成都武侯祠。武侯祠是是昭烈皇帝刘备与武乡侯诸葛亮的君臣合祀祠庙,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精神与玄德与孔明“如鱼得水”的君臣情谊而修建的祠堂。

步入园中,古木参天,暗香浮动,淡去了夏日的燥热,只余一片清幽。

园中竖立着唐碑——《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由唐朝裴度撰文立碑,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文章写好后由柳公绰书丹,鲁建镌刻。因文章、书法、镌刻精湛,被称为“三绝碑”。

入殿即是昭烈皇帝的祠堂,大殿正中刘备的塑像,坐高3米,全身贴金,冠冕九旒,双手执圭。左右侍者,一捧传国玉玺、一捧尚方宝剑。两侧祠堂还有关羽、张飞塑像。

走过刘备祠,便到了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塑像在一神龛内,悬挂 “静远堂” 匾额,表达诸葛亮一生的情操。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神态儒雅,颇有一代名相风度。塑像两侧各有一书童,一捧兵书、一执宝剑。诸葛亮像两旁,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塑像。旁边展柜展示了他发明的诸葛鼓及改造的枕头,马蹄响,鼓声传,梦中起,实用的发明更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以及他在科技方面的造诣。

作为君臣合祀祠庙,武侯祠深刻体现了刘备与诸葛亮的鱼水深情,在浩荡历史中,又有哪对君臣能像他们一般如此相互信任,名扬千秋。

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日月旋转的宏图野望,沧海横流的英雄豪情,那么多闪烁着智慧与生命之美的个体,在星汉灿烂之下,播扬激荡昭彰的人生理想,逐鹿中原,酝酿着权利分合的秩序重构。在这段洪波涌动的历史河流中,刘备与诸葛亮二人相逢于乱世,风云际会,托付以家国远志。君明臣良,厚相结纳,忠信节义,一时无双,于临危之际信义相托,于险阻之中肝胆相照。浮光掠影间麈尾轻扬,揽江山,听风雨,他们共叙经纬,他们挥剑指北,他们跋山涉水,他们长揖作别。明月昭昭,君臣义,长风起兮,鱼水契。

参观之日,也是刘备1800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站在武侯祠,追念遥远的历史,传承永恒的精神。


川剧——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技为先,人文相伴。在四川成都,除了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和科研项目,同样吸引人的还有灿烂的文化。走进坐落于街中略显古朴的茶楼,穿过别有洞天的回廊,我们到了感受非遗文化的地方。落座,沏茶,接下来就是等着节目开场。

钟声起,主持人带妆从后台“出将”帘后走出,一开口就是一股浓郁的“念白味”,徐徐向我们介绍第一个节目《刀马旦》。

在这个节目中,尚还有些京剧的影子,两位演员手持长枪走场“打斗”,时而纠缠在一起,时而拉开距离将手上花枪耍的令人感到眼花缭乱,红缨猎猎想也就是如此之景。随一声锣演员站定两相再度回到帘后,接下来的一个节目便是川蜀地地地道道的川剧——《皮筋顶灯》。

这是一场家庭喜剧,讲述的是皮筋老婆因皮筋赌瘾又犯想出的一个顶灯惩罚的法子的故事。戏开场便是旦角,而皮筋则是以出乎人意料的方式出现的。随台上旦角语气焦急叫皮筋回家开始,三五声便听观众席后发出一声应和。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扮相滑稽的皮筋左顾右盼边和观众互动边走上了台。演出过程中我们不仅为皮筋搞笑的行为发笑,也为演员深厚的功底与高难度动作的完成而喝彩。油灯在演员头顶摇晃,无论劈叉下腰打滚,它都稳稳立在那里,无一失误。末了看着两位风趣幽默的演员“要”欢呼呐喊,整个房间都充满了尖叫声和掌声。

除却喜剧,令我们难忘的还有手影大师惟妙惟肖的演绎,功夫茶大师行云流水的演绎与飞溅出的点点水珠,水袖舞上下飘飞似游龙似花团的白袖,以及木偶戏艺人似与木偶融为一体的精神状态和若长虹的彩袖……

小茶馆里精彩纷呈,终于到了最期待的吐火变脸。油灯微小的火焰在演员吹后并不曾熄灭,而是出了“喷火”的效果。这一阶段表演后变脸艺人们走上舞台,最初的表演中并没有“变脸”,但紧接着随鼓点第一位艺人连续变了许多次脸……等到最后木偶甚至都表演了“变脸”。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惊喜令台下小孩子欢呼声不断。直到巡场结束演员回到台上,喷火演员最后渲染一波氛围后,我们还意犹未尽。

传承科学精神,赓续百年青春,此次成都科考实践活动,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期待下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