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园丁回忆录”之十:回忆从教第一年

6/10/2020 3:28:00 PM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 阅读:1556次

“园丁回忆录”之十:回忆从教第一年

撰稿:李叙琅 / 编辑:胡晓梅 吕曦

20033 8日于北京

53年,由于支援教育事业,我从机关调到35中,担任初一年级语文教师。当时一年级共有四个语文教师,除我和从同一单位调来的黄显老师外,有一个女老师,是由小学校长提升的肖练子老师,还有一个是本校留校的年轻教师。老中青三代四人组成一个备研组,即备课备研组。这个组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至今50年了,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怀。微信图片_20200610141938.jpg

当时学校规定,各个备研组每周都要在固定时间集体备课。大致是:一、会前要求每个人熟悉课文,按照大纲和参考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拟订新旧课文的过渡与衔接点,布置作业等等;二、每次备课有一个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先由中心发言人发言,然后大家补充,各抒己见;三、写教案;四、互相听课观摩,学校规定,听课要有记录,备上级检查,并要互相交换看法,指出优缺点。肖老师娴熟的课堂教学艺术,地道的普通话,规范漂亮的板书,真是可圈可点。黄老师对经典古文、诗词知识造诣颇深。我呢,在汉语语法方面也还稍有涉猎。因此,我们有着互相学习的可能与渴望。此外,我和黄老师都是外省人,南腔北调是我俩天生的最大缺陷。为此,肖老师义不容辞的主动成了我和黄老师名副其实的普通话老师。她耐心热心,循循善诱。备课时,她总是要我俩试读课文,听完后指出发音不准的字,如何纠正。这样一而再,再而三,虽然我俩谈不上发音“标准”,也能八九不离十了,不致闹笑话了,这在当时是不得以的办法。这样的备课听课,是认认真真的,实实在在的,决不是什么虚应故事,不是什么形式主义。微信图片_20200610142057.jpg

这一年的备研组活动,给我的印象很深,帮助很大。这种帮助,不仅仅是教学方面的,更是思想作风方面的。常听人说,文人相轻,可是我们这个小集体却类似一个小家庭,大姐姐,小弟弟,气氛和谐,心情舒畅,彼此坦诚相见,率直童真。不以己之长蔑视他人,而是竭力帮助别人;不以己之短而遮遮掩掩,而是虚心求教。结果自然互相得到了提高。这和后来实行的年级组、教研组相比,有着独特的功能与效果。应该说,在当时,抓好备研组是学校形成优良学风教风的有力手段,也是学校逐步提高知名度、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基石。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校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