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志成史话”之三十二:搭建艺术教育的舞台

11/6/2019 2:23:00 PM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 阅读:3040次

“志成史话”之三十二:搭建艺术教育的舞台

撰稿:恽阮 / 编辑:胡晓梅 吕曦 / 校对:张大陆

20世纪50年代,在三十五中南院一端的天桥左侧,有一道令学生们驻足的“风景线”——展示学校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布告栏。篮球、足球、田径为传统优势项目;航海舢板队、摩托车小组、跳伞队、哑铃操队、游泳队、藤圈队等校园活动相当活跃;舞蹈队、合唱团、曲艺团、京剧社等文艺社团也很活跃。3.jpg

2.png

1950年新生中学的男校和女校组织了一支舞蹈队,配合当时的政治运动,创作了许多节目在学校和社会中去演出宣传,其中女校的陈玉英后来参加志愿军文工团,成为快板书著名演员高元钧的关门女弟子。1952年学校的文艺骨干组成话剧组,陈志嘉是话剧团的组织者兼导演,配合抗美援朝排演了话剧《友谊》,讲述志愿军和朝鲜老百姓之间感人的故事,歌颂中朝两国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这部话剧曾到协和医院礼堂演出,慰问志愿军伤病员。话剧团还排演了苏联话剧《永不掉队》,演出效果很好。参加演出的有初、高中同学,其中有陈志嘉、黄伟观、田雨时、苏永祥、吕友仁等。此剧还到当时的香山慈幼院礼堂演出,也曾为建筑公司职工新年晚会演出。5.jpg

学校的曲艺团也很活跃,当时陈玉英(女校生)和卢志仁合说的快板书最受欢迎。

学校本校部和女校部组成的合唱团是一支很有影响力的团体,曾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作过演出,指挥聘请的是我校音乐教师董大一。演出前会场里拉歌场面很是热烈,合唱队人数和气势非常壮观,博得大家一致好评。合唱团的团长是李铁增、冯立,指挥是徐思蒙和李铁增。

我校在50年代不乏京剧爱好者和京剧世家的子弟。1955年京剧爱好者组织班子为同学演出了京剧《打渔杀家》,由杭继善、徐元世演出,导演是陈志嘉。还有高中学生卢志仁(后来是张君秋的女婿)、娄立国演出的《女起解》,并在中学生汇演上演出。京剧演出1.jpg

1954年初中毕业的哈奎德(京剧名家哈宝山之子)、杨博森(裘盛戎关门弟子)、1956年高中毕业的陈志嘉(京剧前辈陈德霖之孙,京剧名家陈少霖之子,陈德霖曾给慈禧演戏扮老旦角色,是王瑶卿、姜妙香、梅兰芳的师傅)、李金声(京剧艺术家李洪春之子)等都是京剧世家子弟,为我校京剧活动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1954届高中毕业的学生自编自演《水兵舞》获得了全校的好评。6.jpg

学生们还自发筹建起民乐队,并且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民乐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能力。无论是乐谱版本,还是买不起的乐器、演出服、谱架、折椅,他们都靠到专业乐团借;无论在什么地方排练、演出,从没有家长陪伴接送,没有水、饭招待……持一封由学校开具的介绍信,学生们经常光顾广播民乐团、实验歌剧院、海政文工团等大小单位,锻炼出一股闯劲儿和良好的沟通、说服能力。8.png

这个时期成为三十五中课外活动的大发展时期,承继学校创办时就注重全面教育的传统,学生课外活动类型丰富,参与广泛,成绩突出,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文艺社团为学生搭建起艺术教育的舞台,使他们学会发现美、感知美、展示美、创造美,培养优雅的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和持续提升能力,令他们终身受用。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校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