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志成史话”之三十七:厚植家国情怀 考场捷报频传

12/17/2019 4:01:00 PM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 阅读:3753次

“志成史话”之三十七:厚植家国情怀 考场捷报频传

撰稿:恽阮 / 编辑:胡晓梅 吕曦 / 校对:张大陆

197610月国家政治发生重大转折,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各行各业按照中央的部署,拨乱反正,恢复和整顿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19771021日教育部决定从1977年开始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这一年12月,全国举办文革后第一次高等学校入学招生考试,全国共有570万考生走进考场。当时我校应届毕业班的学生还没有上完学校规定的文化课,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班学生是自己自学提前把各学科知识学完,然后报名参加文革后第一次高考。被录取的考生有:朱湘东(北京大学物理系)、方家元(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源民(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金晓霞(又名金曦,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和姜咏(中央音乐学院)。这几位同学到大学学习很有成就,后来都在国外名牌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都成为世界著名的教授或学者、专家。无标题2.png

1977年底的高考,我校是考场之一。考试当天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等领导到三十五中考点来视察。

19787月是文革后第二次高考,我校毕业班的学生几乎全部参加了高考。这一届我校学生考取理工院校224人,文科外语院校46人,体育、音乐、美术院校23人。我校高考录取的数量在全区名列前茅,而且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占考生人数的50%还多。

1977年和1978年两次高考,我校学生考试成绩很好,录取的总人数和录取率都位居西城区前三名。当时学生都是按家庭住地分片划分入学的,西城区各中学入学的学生都不是择优录取的,所以哪一所学校的学生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文革后期恢复上课2.jpg

1980在和清华大学副校长张光斗在谈话中,他说:三十五中学生基本功好,动手能力强,是可信赖的学校,我们欢迎你们的学生。这种反馈,正说明三十五中考上清华学生所表现出的特点,也是对三十五中优良校风的褒奖。

金中夏.jpg

1981年高考,全市文考状元是三十五中学生会主席金中夏,他被北大国际经济系录取。储贺军同学的高考成绩名列北京市外语类第四名。1982年的高考是三十五中最后一届高中二年制毕业生,成绩列西城区第五名。理工科考生500分以上的全市有158人,我校占10人。贾彦以560分的成绩排在全市第三名,张清以454分的成绩排在全市外语类第二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中等教育,当时的五年制只不过是一个周期(1981年三十五中才恢复三年制高中)。而在19771978年的高考,恰是对19721973年入学学生的一个全面检验。教师们在风雨中拼搏,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学生们在急流中没有虚度时光。三十五中这一批批含苞待放的花朵令人注目。这正是:

辛勤培育结硕果,优良校风育英才。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校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