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志成史话”之三十八: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12/24/2019 2:31:00 PM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 阅读:3256次

“志成史话”之三十八: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撰稿:恽阮 / 编辑:胡晓梅 吕曦 / 校对:张大陆

三十五中在发展进程中曾两次被确定为重点学校。无标题2.png

第一次是1953年。我们先从三十五中由原来的私立学校改现名说起。1952年全市的中学一律公立化,北京新生中学改名为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这一年彭真市长任命温寒江同志任三十五中首任校长并兼任党支部书记。温校长来校后主要办了三件事:一是要求全体教师学习苏联在教育方面的经验,特别要求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要认真学好;二是教师队伍设立教研组,它是组织教师的基层行政单位,最初成立的是大教研组(语文、数学、外语、理化生、史地政、音体美);三是对学校的干部明确分工,指定责任权限,工作制度要求,并定期检查。从1953年起学校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从抓政治运动转移到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三十五中全面提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无标题3.png

由于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年北京市教育局确定三十五中为重点学校(全市共18所,还有三中、四中、六中、七中、八中、十三中、女一中、师大女附中等)。

第二次是1978三十五中被正式定为西城区重点中学,在西城区统一招生,择优录取。有人会问,此时距文革结束才短短两年,各行各业正逐步走上正轨,三十五中缘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实现了质的飞跃?有哪些办学的成功经验?下面就为您揭示其中的“奥秘”:

一、1972喻秀芳调任三十五中校长,她来校后第一件事是整顿校容校貌。经过文革初期的学生“造反”,学校的南北院教室已经被弄得千疮百孔、狼藉不堪。校长发动师生整理教室、楼道和校园,请来区教育局后勤科长,商议如何帮助解决教室破碎的门、窗。很快教室的窗户基本上补上了。门窗修好了,学生上课的环境基本上满足了。校长责成各个年级分片负责校园内的打扫,每天校长都要检查,哪段卫生环境不好,马上找来年级组长共同分析原因。那些年,不管南、北教学楼的楼道或教室都打扫得非常干净、整洁。南楼前还开辟了一块绿地,种植花草、树木。后来外宾来校时还在这块地上种植了很多常青的友谊树。整顿校园的后期又在教学楼内布置学习、文化环境,楼道内挂起如牛顿、爱因斯坦、张衡、鲁迅等世界著名科学家、文化名人的画像,摆放理化生学科的实物展览橱柜,让学生受到科学环境的熏陶。无标题4.png

二、整顿学生的纪律作风。当时尚处于文革期间,学生“造反”,鞭打老师的情景记忆犹新,一般人还不敢对学生提出纪律上的要求。此时喻校长毫不犹豫地向师生提出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的要求。体育老师分配到各个年级去,协助年级组长管理学生,这一招在当时很见效。对纪律较差的班级,任命强有力的老师做班主任,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这几年校园内的果树(枣树、柿子树、核桃树)开花结果后,没有学生摘打偷吃。治理学生纪律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三、整顿教学秩序。喻校长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书写教案,改变文革中教师拿一本教科书就进课堂的松散教学态度。她决意要恢复正常的教学制度,如恢复和重建了教研组,统一安排课表,建立统一记分标准的学生成绩册等。她要求年轻教师练好板书,并开展板书比赛。校长把退休的多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请回来,做教学顾问。规定每周有一次学科教研组研究备课的时间,要求各教研组制定学习、工作计划。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指导。校长每周固定听20多节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能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正是因为三十五中有良好的教学秩序,才有19771979年连续三年高考优秀的成绩。无标题.png

四、1972年三十五中被指定为西城区外事接待单位。到1983年共接待了来自五大洲的客人578批,人数超过1万名。喻秀芳校长亲自挂帅,竭尽全力搞好对外接待工作。由于接待水平的不断提高,我校这项工作得到西城区和北京市的表扬。由于对外接待使得三十五中的名声传遍世界各地。

70年代,韩圣斋、喻秀芳、朱丹等同志担任学校党政领导工作,他们齐心协力,带领教师和学生抵制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使三十五中在全社会尚未走上正常轨道的情况下,办出自己的特色,学校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学校这些年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渗透着全体教职工的汗水和心血。在这片绿洲耕耘的园丁,以加倍的努力,超常的辛苦,创造出美好的环境,良好的秩序,培养出一批批国家的有用之材。

三十五中被评为西城区重点中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三十五中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对我校1972年文革后期以来恢复教学、恢复学校正常教育局面工作的肯定和褒奖,也为三十五中今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程。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校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