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帮助每个学生定位自己的发展路径——北京三十五中以课题研究推进私人订制的教育

12/28/2016 9:00:00 AM 宣传联络中心 阅读:32369次


供稿:陈翠
供图:贾轩

“如何改变学习的“一刀切”“一锅烩”,让学生对学习的选择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基于学生个性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12月27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经验及改革研究》子课题《如何超越模式化 面向个体提供个性化教育》在北京三十五中开题,以行动研究求解当前中学教育存在的这些难题。

谈起选题缘由,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回顾了2009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到该校调研时提出的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两个深层次问题——杰出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成效。“无论培养杰出创新人才,还是提升素质教育成效,都需要通过个性化教育实现。研究发现,个性化品质与个人的创造力成正相关的关系。同样,没有个性化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朱建民认为,好的教育要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成就自我。而且这些年北京优质中学接收的生源不再是整整齐齐,而是越来越参差多态,由此对打破“划一性”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如何在班额没有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改变“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局面,面向个体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使得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这是我校通过课题研究求解的问题。”

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做开题报告阐释.JPG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做开题报告阐释

据介绍,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国际上许多国家就非常重视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例如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部的规划,到2025年要在全俄推广以教育的开放性原则为主要特征的个性化教育模式, 确保俄罗斯教育的多样化和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化。

在朱建民看来,“个性化教育,就要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发现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方向,根据学生个性制定教育教学的方法策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三十五中研究发现,学校推行个性化教育至少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教育环境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教育内容(时间、手段等)的选择性;教育指导的针对性;教育对象(学生)的自主性。

基于此,学校总结提出了“如何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并进行精确分析,借此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让评价切实发挥导向作用?”等6个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并列出了囊括课程及配套制度建设、课堂教学、信息平台等多个方面的12个研究专题。走班选课制度的建设、生涯教育的推进、无边界课堂……在子课题下,三十五中成立多个课题小组,每个课题小组都要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开展研究,并拿出成果。

当天,课题组指导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研究员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导李曼丽教授,以及总课题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对三十五中的课题研究给予点评指导。他们认为,三十五中的课题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大一统”弊端展开,方向明确,思路清晰,非常具有实践价值。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李曼丽教授做点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研究员做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代表总课题组讲话

李曼丽教授指出个性化教育有“弹性”和“赋能”两大原则。其中,“弹性”包括给教师和学生更多选择性、教学方法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授课形式上化大班为小班等;“赋能”则包括挖掘运用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