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在科研实践道路上砥砺前行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学生参加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荣获优异成绩!

8/5/2020 2:25:00 PM 科技教育中心 阅读:10093次

撰稿人:李娜 

供图人:李娜、关佳晴、赵伟辰、李显昱、俞天骐

在刚刚结束的第19期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拔尖)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展评活动中,我校成绩突出,高二年级8名同学榜上有名。其中,4名学生获北京市科技后备人才“最佳学生奖”,他们是7班的关佳晴和8班俞天骐、宋若水及刘钟岳同学;3名同学获得北京市科技后备人才“突出学生奖”,他们是7班的赵伟辰、杨铭琪以及8班的李显昱同学;8班吴可萱同学获“优秀学生奖”。

从2019年1月开始,我校15名同学在校内外的重重选拔中脱颖而出,入选北京市后备拔尖人才3名,后备人才8名,青少年科学探索资助项目4名,获得了走进高校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的宝贵机会。同学们在各研究所和高校的专家教授及学校高端实验室双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前沿科学知识、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并进行了科研项目实践,完成了高质量的科研项目方案与论文。我校杜春燕、杨钦贞、詹争艳、王霞、胡静、张珂和李娜老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与高校实验室形成完美对接,解决学生困难,指导督促学生完成项目。以下是对应的学生课题与高校实验室导师情况:

姓名

校外实验室

高校

导师

课题名称

校内

实验室

校内导师

关佳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

刘虎

树叶仿生微型飞行器

航空

实验室

杨钦贞

刘钟岳

北京化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红

Pt-Fe-Cu三元有序催化剂克级制备工艺探究及其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纳米实

验室

杜春燕

宋若水

俞天骐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戴欣

西南印度洋深海低温产酶菌资源的筛选和鉴定

生命科学

实验室

詹争艳

杨铭琪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田丰
  刘杰

一种基于MEMS的交互笔设计

航天

实验室

胡静

赵伟辰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麦飞科技有限公司

刘龙

高庆

基于桌面高光谱测量系统的化妆品质量分析研究

空间信息

实验室

李娜

李显昱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大数据实验室

王霞

有关新高考选科类物理逃离现象解决方案的研究

大数据

实验室

王霞

吴可萱

北京化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红

脱合金PtCu@Pt核壳型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纳米

实验室

杜春燕

许松琛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食用菌研究室

刘宇

赤芝与紫芝抗癌效果的探究

生命科学

实验室

詹争艳

孙嘉言

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复合材料中心

蔡晴

钛酸钡陶瓷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智能

实验室

张珂

励海宁

北京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包丽颖

乙酰乙酸在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

实验室

张珂

张泽愈

北京化工大学纳米材料制备和电化学研究实验室

熊金平

铝件表面形貌与结构调控机制研究

纳米

实验室

杜春燕


关佳晴研究题目《树叶仿生微型飞行器》

关佳晴参加活动剪影

2.jpg

1.jpg

在写到感想时,关佳晴同学这样说:

“通过一年来拔尖计划的学习与制作活动,我收获颇丰,不仅丰富了航空理论知识,提高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我独立的思考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科研时间。

在实验室里我体验到科学的奥秘与神奇,懂得了对待科学的态度,学会了坚持,做科研让我更加自信。感谢一直陪伴我参加答辩、培训活动的李娜老师和杨钦贞老师,她们(他)一遍遍倾听我的汇报,指出修改意见,牺牲节假日陪伴我参加答辩活动,根据专家意见,不断完善项目研究进程。学校导师和北航导师的辛勤奉献和言传身教让我学会做人做事。

这是我难忘的经历,也是我终生的财富!”

刘钟岳研究题目《Pt-Fe-Cu三元有序催化剂克级制备工艺探究及其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刘钟岳参加活动剪影

3.jpg

4.jpg

刘钟岳活动感想:“通过参加课题探究活动,我学到了许多高中课程中无法学到的知识,以及如何在前人的研究中找到不足并加以优化和一些实验方面的技巧。比如在电化学检测方面的读图方法,如何根据CV、LSV曲线分析催化剂的性能以及计算电化学活性面积,其中还有大量的大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最后还有一些科研经验,比如使用软件将自己的数据进行处理,让并不是非常了解自己课题的人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出这个课题的创新点以及优势。在课题的汇报工作中,我的演讲能力、ppt制作技术、展板设计制作水平等得到了提高,这将为进入大学后的正式答辩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以及参加与课题相关的比赛,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同时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大学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的科研氛围,并在未来进行专业选择时能够更准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

最后,通过这次课题研究让我了解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在化工科研中比较重要的“研转产”,也就是将科研成果转换为工业产品并创造经济效益的这一艰难的步骤,让我认识到了在科研中不仅仅是在实验室内得到一个优秀的数据,更是要让自己的成果能够得到应用,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题体现出最大的价值。”

宋若水,俞天骐研究题目《西南印度洋深海低温产酶菌资源的筛选和鉴定》

宋若水,俞天骐参加活动剪影

5.jpg 6.jpg

宋若水,俞天骐的感想:“完成这个课题给我们的最大感受就是,生物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格外注重细节,一个小小的步骤做错就等于实验失败。比如,在配制PCR体系过程中将无菌超纯水加成了人工海水,导致没有PCR产物,还需要大费周折,重新做这一环节。正可谓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也对生物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生物方向的职业生涯也有了初步的体验。就像做课题前查论文来了解信息一样,为我们将来的选择积累了资料。另外,我们也有了像科研人员一样连夜修改论文的经历,深深体会到作为科学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更加敬佩这群为国家发展无私奉献的人们。

    与此同时,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分析,细致入微的实验操作,答辩论文的起草修改,每个环节都需要团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杨铭琪研究题目《一种基于MEMS的交互笔设计》

杨铭琪参加活动剪影

7.jpg

8.jpg

杨铭琪活动感想:

2018年的11月,我有幸入选了后备人才拔尖培养计划,从此便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

依稀记得第一次集体活动,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清华园,那里浓厚的学术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的时间不长,但却使我更加明白了自己参加这个培养计划的目的,那就是要通过这个良好的平台,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从那时起,我就用这个目标时刻严格要求着自己。

课题研究也是一种乐趣,它使我了解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也使我提升了很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学校中往往是很少有机会得到锻炼的,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我才能有机会接触如此多的新知识并拓展我的知识面,使我受益无穷。并且最终经过了我的努力,我的课题进展的较为顺利,并取得了一些比赛奖项。这也使我收获到了史无前例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感谢我自己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认真、执着、坚持和付出。感谢一路走来所有帮助和支持我的人们!

赵伟辰研究题目《基于桌面高光谱测量系统的化妆品质量分析研究》

赵伟辰参加活动剪影

9.jpg

10.png

非常有幸在2019年参加了北京青少年科学探索专项计划活动,并得到计划资金资助。这次活动历时半年多,从科研选题、理清研究思路、具体实验操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到参加答辩,我感觉自己收获良多、获益匪浅。

第一,这次活动形成了我对科技创新的初步认知。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发现同学们选择的很多研究题目都跟实际的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着眼于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激发了我对科研的兴趣。

第二,这次活动使我了解了科研的基本方法。原来对科研懵懂的我,在指导老师的耐心辅导下,经过一次次的方案的撰写与修改,理清了项目意义和解决方法,通过答辩顺利获得后备人才的资助。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完善研究框架,明确了实验操作步骤。经历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使我了解到科研的基本方法,即提出问题、梳理解决思路、准备器材和样品、动手操作实验、在过程中及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形成研究报告、得出结论。

第三,这次活动增进了我对科研精神的理解。这次活动一路走来,老师们的严格要求和耐心辅导,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让我认识到科研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认真、严谨。联系到这次新冠疫情爆发和抗疫、卫生科研攻关和疫苗研发,更是让我对科研既敬畏,又感恩。敬畏于科研的严肃,感恩于科研对人类的贡献。

第四,这次活动增强了我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我是一个相对内向的人,参加这次活动需要和老师交流,需要答辩,需要展示。我认真对待每个环节,在每个环节都争取做到认真交流和真诚表达,同时还在活动现场与其他同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交流的愉悦与收获。

李显昱研究题目《有关新高考选科类物理逃离现象解决方案的研究》

李显昱参加活动剪影

11.jpg

12.png

在后备人才计划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的的利用网络资源。在学习Matlab编程的初期,因为一些基础问题导致很多代码的功能实现不理想,我的项目进展得很慢。为此我开始购买书籍,在网站上观看视频,并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这使我获得了新技能,新方法,让我拓宽了学习渠道。其次,我学会了如何提高效率。什么时候列出提纲,什么时候进行社会调研,什么时候进行总结,什么时候进行论文撰写?在后备人才计划的培养中,我亲身体验了科研工作的流程,这也让我的思路更加有条理,工作更加有规划。最后,后备人才计划让我学会了如何坚定信念,保持初心。正如前面所说,项目的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当遇到坎坷时要学会自我调整,努力寻找突破口,并将问题化解,能让项目最终以一个更好的形式呈现出来。

除了收获知识与提高自身能力,后备人才计划也让我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有本区的同学,也有外区的同学们。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我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开拓了视野。和同龄人进行交流,收获到的进步可能会更大。

吴可萱研究题目《脱合金PtCu@Pt核壳型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吴可萱参加活动剪影

13.jpg

14.jpg

不知不觉,我参加后备人才拔尖计划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一年里我收获了很多,开阔的视野,流利的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些将会是我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现在,参加拔尖面试的时候我的紧张,我都还记得非常清楚,与一年前的我不同,现在的我面对各种重大的场合比当初的我增添了一份从容,一份淡定。

  拔尖的活动不仅仅使我的能力得到提升,还让我真正的体会了做课题背后的辛酸。以前,我能看到的只是一位位优秀的人才站在答辩台上自信的向大家展示他们的成果,但在这背后是无数个深夜的忙碌。如果要问我人生怎样才能算是有意义,我会回答:“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这就能算是有意义了。”,每一次在实验室度过的时间总是很快,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在夜色中回家,心中的满足已经超越了身体的疲惫,这大概就是我真正热爱的事情了。

这一年多我收获了很多,衷心的感谢在这一年里帮助过我的人!

15.jpg

后备人才启动会合影

16.jpg

拔尖人才计划走进高校活动

优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努力付出和老师们的辛苦指导。后备人才的学员们,克服了学业与课题的双重压力,尝试着枯燥又漫长的实验过程,走过了迷茫与挫败,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学会了协作与感恩,锻炼了不服输的意志品质。这些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相信经过2年多的科技创新实践之旅,他们在面对未知时能用坚强的意志品质,更加从容不迫、有的放矢的克服种种难题。最后,祝贺他们,感谢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人才项目与学校给孩子们提供的宝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