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心系家国 天地清明——清明节扫墓的意义

4/1/2017 10:00:00 AM 鲁迅书院 阅读:2729次


供稿
:吴静瑾
供图:苏丽

古书《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今天,清明节的节日内涵,实际上综合了寒食、清明和上巳等三种节日的内涵。这三个节日的演化,今天不再赘述。但可以肯定的是,清明节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清明时节,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充满勃勃生机。

毋庸多言踏青赏春、寒食乞新火中的生命意义,今天重点讲讲清明节扫墓的意义。

一方面,经过一个寒冬的冰霜雨雪,死者的居所需要维护、清扫和美化,这是扫墓的出发点。所以,清明扫墓,历来不限于自己的祖先或亲人,还包括民族共同的祖先和圣贤先烈。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扫墓过程中,个人、家族、人群、民族、国家的重大往事,必然得到一次次的回顾和追忆,对历史的记忆就这样形成和保存下来。当你的长辈带你扫墓时,常常会给你讲他们的长辈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你在历史书上读不到的,但对于你的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知道了这些故事,你会对你的家庭、家族产生与外人不同的感情。每个家庭有同样的重要故事等着你去听,然后你再讲给你的孩子。我们会在清明节时祭奠汶川地震的遇难同胞,这也是一种记忆的强化和传递,不仅表达对遇难者的深切同情和怀念,也是对在整个灾难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重温。在清明节,我们会记起昆明暴恐案的无辜遇难者、MH370上239张曾经亲切的笑脸;在清明节,我们会想起十四年抗日战争中拼杀的英雄和死难的同胞、重新审视脚下这块曾经被血与火浸染的土地;在清明节,我们会想起李大钊先生、鲁迅先生,想起百年前的志成和百年前的中国。这样的感情只有中国人懂得,这样的回忆也只属于中国人。所以,扫墓的真正内涵是历史记忆的传承和文化认同的再确认。

祭奠我校建校董事李大钊先生

祭奠八道湾十一号主人鲁迅先生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没有中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无比珍视自己的历史。这些历史,除了正史的文字记载,绝大多数人正是通过无数次与先人的心灵沟通,口耳相传地保存着对先人的记忆,其中就包括在清明节扫墓和祭祀中,祖先筚路蓝缕的迁移、艰苦卓绝的开拓和种种嘉言懿行得到传承。

   我们只有懂得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理解传统,也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中国人!”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强大的标志不只是有多少GDP,而是拥有多少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他的国民对于自己的传统是否具有自信力!最后借用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谈及文化交流时讲的一段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