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成·大联盟】走近鲁迅 触摸历史 对话名家 ——首届六校联盟语文卓越教师高级研修班畅享课程大餐
背景简介:
中国高中六校联盟自2011年成立以来,秉承“共享优质资源,携手并进;创建价值联盟,引领发展”的联盟宗旨,定期开展深度交流,不断创新合作形式,打造发展共同体,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办学品味共同提升、教育质量共同提高。目前,六校联盟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界引人瞩目的价值联盟。
首届六校联盟语文卓越教师高级研修班于2018年10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35中开课。来自北京第三十五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海南中学、青海湟川中学、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海南中学三亚学校、乌兰浩特一中的24位优秀语文教师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聚焦鲁迅作品教学及鲁迅精神传承与名家对话,在首都博物馆、鲁迅博物馆等文化现场体悟文化传承的使命,与知名教育媒体主编零距离交流,在专家引领下探寻专业成长的重点任务……短短4天时间里,老师们畅享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课程大餐,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技能。
开班仪式:带着希望共同起航
10月17日,六校联盟卓越教师语文研修班的老师们在位于三十五中校园的八道湾鲁迅纪念馆开启了研修之旅。在首次对外开放使用的鲁迅书房,本次研修班班主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校长,以及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朱建民校长共同主持开班仪式。
朱建民校长对卓越教师研修班提出了希望,特别强调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唐江澎校长具体解读了研修班着眼的四个方面:一、学科专业知识。以高中语文教育涉及到的名家为切入点,此次研修主题为鲁迅先生。二、科研提升。通过与《中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等中国一流杂志编辑的交流,创建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高端平台。三、拓展专业视野。聘请专家从教育哲学、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评价理论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四、文化视野拓展。走出课堂,走进文化,为此本次研修安排了故宫、首博之行。
对话名师:创新鲁迅作品教学
开班仪式过后,三里屯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毕于阳带来了鲁迅书房课程——引领学生在鲁迅作品中多走几个来回。毕老师认为老师们应引导学生关注先生新颖别致的文字,让先生的文字自己说话,并详细解读了《孔乙己》《祝福》两篇经典文本,同时分享了在自己的引导下学生们对鲁迅作品的深刻见解与思想成长。毕老师的分享给研修班老师们极大的启发,促使老师们进一步探索中学鲁迅先生作品教学的理想形态。
专家研讨:再识鲁迅思想价值
10月17日,三十五中举行了主题为“一座宅院,一所学校”的八道湾鲁迅纪念馆落成仪式和“鲁迅与李大钊教育思想研讨会”,研修班老师们全程参与其中。老师们倾听了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先生、锡山高中唐江澎校长、三十五中朱建民校长等专家领导发言,了解了三十五中在保护鲁迅旧居方面做出的努力与尝试,感悟学校教育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的作用。
在研讨会上,老师们与来自鲁迅研究界与李大钊研究界的近10位专家齐聚立人讲坛,一起研讨鲁迅和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提出当前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破解难题的办法。多位教师表示他们回校后会积极尝试新的举措,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鲁迅。
学术研讨之后,老师们迅速建立此次研修班的组织结构,成立班委,所有学员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须涵盖每所学校的老师。

▲研修班班委
▲第一小组成员
▲第二小组成员
课堂观摩:领略语文大家风范
10月18日早上,唐江澎校长在志成讲堂为北京三十五中高三年级全体学生上了一堂题为《任务群:答问》的公开课。课堂设置的任务情境是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面试环节,考生依据要求独立答问。课堂上,学生以自主招生考生身份抽取问题,一分钟准备后进行不超过三分钟的口头答题。唐校长在课堂上有两个不同身份:站立时是作为课堂指导学生学习的语文老师,坐时则为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官。
学生们在发言中呈现的问题各异,但唐校长举重若轻,对学生的现场发言都能一一进行精准透彻的点评指导,展现了炉火纯青的课堂教学艺术。同时,唐校长对学生表达伦理、道德人格的重视,充分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使命的坚守。
现场访学:感知历史传承文化
18日,老师们对首都博物馆以及故宫博物院分别进行了文化现场访学。通过基于任务研究、现场体验的学习方式,学员们直接走进历史文化现场,在现场体悟感知并理解历史文化。


▲首都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各小组分别确立了研究方向:第一小组重点关注“建筑布局”;第二小组重点关注“装饰陈设”;第三小组从文本入手,是“建筑命名+楹联”。大家基于各自小组关注点,拍照交流,分享所得。
▲第一小组观察研究故宫“建筑布局”照片

▲第二小组观察研究故宫“装饰陈设”照片
▲第三小组观察研究故宫“建筑命名、楹联”照片
20日上午,三十五中鲁迅书院特聘首席研究员荣挺进老师带领大家参观绍兴会馆和鲁迅博物馆。在鲁迅著作的诞生地,荣老师详细讲解了鲁迅的真实生活,通过亲身体验和回味鲁迅先生完成这些著作的情景,进一步走近鲁迅先生,进一步的对鲁迅著作加深了解。
▲绍兴会馆
▲阜内宫门口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
▲鲁迅书院特聘首席研究员荣挺进老师讲解
观看排练:感受民族音乐之美
18日晚上6:30,学员们来到金帆音乐厅观看排练活动。当天晚上北京三十五中金帆民乐团同学彩排的曲目为琵琶协奏曲《戏弹》。让学员们感到惊喜的是,我国著名琵琶演奏家、年过八旬的刘德海老先生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在美妙激扬的乐曲中,学员们真切感受到民族音乐之美。
▲刘德海大师亲自示范
▲北京金帆音乐厅
10月19日,老师们走进了三十五中国学馆,近距离接触文渊阁版的四库全书,随着三十五中鲁迅书院主任吴静瑾老师的讲解对《四库全书》这一文化瑰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首都师范大学四库学研究专家陈晓华教授从理论高度阐释文化传承的意义。陈教授从四个方面高屋建瓴地做了分析讲授,有历史深度,有现实意义,有趣闻轶事,有学人情怀。在说到无数仁人志士甚至普通民众为了古籍传承前赴后继时,老师们深受震撼;在讲到四库学研究者正在将《四库全书》推向公众、推向中小学时,老师们颇受鼓舞,希望汇聚微小的力量,为传承历史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尽绵薄之力。
10月20日早,吴静瑾老师又带领大家走进志成书画院。在领略过《四库全书》藏本带来的震撼后,大家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开成石经》、三希堂出品的《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等古籍藏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专题研讨:分析问题明晰方向
19日下午,班主任唐江澎校长带领老师们分析了目前学校在学年管理、教研模式、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思索和共鸣。他提出六校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寻找高中发展新机制、培育学科领袖”,强调老师们要有高远志向、宏阔视野,“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唐校长建议未来老师们要向三大研究领域渗透:一要编写高中生阅读书目、探索阅读方法;二要建立各校适用的阅读检测评价方案、探寻读写结合的路径;三要研究新的任务情境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方法和评价方式。唐校长还贴心地给老师们推荐了阅读书目、指明了提升路径。唐校长说,老师们要仰望星空——有教育理想,还要脚踏实地——有教育探索,而我们正是为了做这样的教育者汇聚在这里。在唐校长期待的目光中,老师们有压力,更有动力。大家愿意跟随唐校长这样“心中想大事儿,手上做大事”的行动派做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对话主编:开阔思路助力成长
17日晚餐过后,《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的主编及三位板块编辑,来到三十五中立人讲坛,就中学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与老师进行了探讨。
19日晚间,《人民教育》的赖培根主编、《中国教育报》课程教学专刊的汪瑞林主编,向老师们介绍了刊物的办刊宗旨、学术定位、栏目设置、投稿要求等大家关心的问题。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交流,老师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要不断提升认识、更新理念,抬头看路,做知行合一的教育者。
四天的研修,行程非常紧张,但大家收获颇丰。浓郁的文化氛围,先进的教学理念,给了老师们新的感受和新的体悟;同时,老师们更加清醒的意识到了自己肩上担当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传承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占据文化竞争中的制高点,为我们的国家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打下基础、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