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头条显示;
-
没有头条显示;
-
“志成史话”之五十四:岁月留痕——三十五中南院教学楼
北京三十五中的校园别具一格,是以二龙路小袋胡同为界,分为南北两院。教学楼也分设两处,北院有一座,只有两层,教室并不多;南院在1963年以前也仅有一座民国时期的建筑——钟楼小院(三十五中师生亲切地称之为“楼院”)。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两座教学楼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没有头条显示; -
没有头条显示;
-
“志成史话”之五十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先河
随着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给学校教育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为此,2003年,学校设置了第一位专职心理教师段舒同,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没有头条显示; -
“志成·八道湾”之一:鲁迅先生与颜黎民交往事迹存真
八道湾胡同11号院是鲁迅家族从绍兴搬迁到北京,三代人共同生活的第一个家所在。1919年11月至1923年7月,鲁迅在此生活了三年八个月,在这里写下了《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社戏》等名篇,也在这里完成并编辑出版小说集《呐喊》;当年,志成中学创校副董事长李大钊曾来此拜访鲁迅先生,1927年4月大钊长子李葆华也曾在后院避难一段时间。2014年三十五中新校区搬到新街口,将11号院完整保留在校园里,并于2018年10月设立了八道湾鲁迅纪念馆,李大钊和鲁迅两大思想巨人百年后在志成新校园重逢,成为我校宏伟的精神丰碑。以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李大钊“青春之我青春之国家”的青春理想,熏陶、提升全体师生思想品质,为三十五中的发展注入文化动力,是校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特别开辟“八道湾·鲁迅”专栏,陆续推送相关文字。
没有头条显示; -
没有头条显示;
-
没有头条显示;
-
“志成史话”之五十:传承与创新——记“弘扬志成精神,教育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研讨会
2003年9月26日,新华社国内部、《光明日报》教育部、北京市教科院、中国EPD项目全国工作委员会在京举办了“弘扬志成精神,教育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研讨会,会议在北京三十五中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对教育理念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没有头条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