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在三十五中的短暂时光

5/10/2021 4:12:00 PM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 阅读:2298次

在三十五中的短暂时光

作者:1967届初二4班  刘季英 / 编辑:胡晓梅 吕曦 / 校对:张大陆

在北京密如织网的胡同深处,遍布着许许多多的中、小学校,其中在西城区小口袋胡同里就珍藏着我的母校——北京三十五中。北京三十五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由我党第一代领导人、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创立,至今已有八十五个年头了,在一代一代辛勤园丁的抚育下,莘莘学子早已俊彦辈出,桃李天下。北院老校门 拷贝.jpg

10月26日那天是校庆的日子,遍布于天南海北的校友像群雁归巢般地返回学校祝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居然遇到了十多位已阔别四十多年的同班同学,双手相握之时难免感叹“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当年的少年青春早已被岁月销蚀得沧桑老成,实在让人难以辨认,即使彼此通报了姓名也还须凑前细细打量许久,才依稀还原出当初的模样,而后耳边响起一声疏远而又熟悉的外号,才顿然使尘封心底四十多年的记忆变得鲜活起来。2J1A9206_副本.jpg

我们是1964年夏天考入三十五中的,那年正是建国十五周年,北京市将举行盛大庆祝活动,所以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名参加国庆游行少先队大队。少先队大队是按照光的颜色,分别由手持红、橙、黄、绿、青、蓝、紫花环的七个方队组成,我们三十五中是持黄色花环的方队,因为还承担放飞和平鸽的任务,因此也叫和平鸽方队。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如此盛大而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国庆大典,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高兴和激动,并按照大队部的安排立即投入到队列训练中去。虽然时值暑夏,操场上烈日炎炎,但在老师和辅导员的带领和鼓舞下,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始终保持昂扬斗志,每天一丝不苟地几十次、上百次地练习立正、稍息和齐步走,甚至连星期天也不休息。经过紧张刻苦的训练,偌大的方队逐渐地成型了,在行进中也能够做到横平竖直,整齐划一。国庆节那天,我们穿着白衬衣,系着红领巾,挥动着花束,高唱着《星星火炬之歌》,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接受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当队伍走到金水桥的位置,我们又一起高举手臂将和平鸽送上蓝天。和平鸽盘旋着飞向天安门城楼......这一切,在我们少年的心中留下多么美好的印象。无标题2.png

三十五中当时是男校,体育活动开展得很好而且水平很高,是著名的体育传统校,我们一入学就深深体会到这一点。除了当时的篮球校队多次获得北京中等学校篮球联赛冠军外,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更是广泛深入,每到中午或放学以后,同学们都会涌到操场进行体育锻炼,有的打篮球、有的踢足球、有的打乒乓球......呐喊声、助威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整个操场一派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情景。那年冬天,我们少先中队在辅导员的组织下,按小队举办了从北京奔向延安象征性长跑比赛,同学们积极参加并自觉制定出长跑计划,放学做完功课后,都会围着操场跑上几圈,有时甚至相约几人跑出校园沿着护城河跑上几公里。那时大家也没有什么运动服,跑热了就把小棉袄脱下来夹在胳膊肘下继续跑,一定要完成或超额完成当天的长跑计划,第二天早上,再将所跑的里程用红笔在教室墙壁的地图上标志出来。地图上的红线一天天延伸,穿过太行山脉,跨过黄河,登上黄土高原......当连接到延安的那一刻,全班同学都欢呼雀跃起来。无标题3.png

三十五中历来校风端正,教学质量上乘,在如此良好学风熏陶下,在诸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我们扎扎实实地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并得到很好的道德修养。记得,有一天上语文课,古石算老师给我们讲魏学所著名篇《核舟记》,为了使同学们加深理,老师阴阳顿挫地朗读、形象恰当地讲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特别是当讲到佛印和尚“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依之......”时,古老师在讲台上竟不避地面的灰尘席地而卧,形象地作出文中佛印和尚的神态。望着古老师维妙维肖的即兴讲解,同学们始之愕然,继而哄堂大笑,也正是在这开怀大笑中,使我们更深刻具体地理解了这一名篇的描写意境和写作技巧。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这精彩一课却深深留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记忆里,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因为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绝非仅仅是文化知识,更是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极端负责的精神。这些无言的教诲,使学生受益匪浅。21副本.jpg

但遗憾的是,我们在三十五中读书的日子是短暂的,初中二年级还没结束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记得,那天是在北小院上音乐课,虽然我们已经坐在教室,但骤然出现在学校的大字报使我们很难平静下来,而且透过门窗仍旧可以看到一些同学拿着扫把、糨糊桶和大字报在校园里走动。躁动的情绪相互感染着迅速漫延,很快我们也冲出了教室......谁承想,就是这堂音乐课,竟成为我和我的同学的最后一课;谁承想,我们跨出音乐教室的那一步,竟成为我和我的同学离开校园读书生活的第一步。每每想起,心中总是感到隐隐的痛。因为,我和我的同学从那一时刻起,就背负了一个特殊的名字——“老三届”。

虽然在三十五中的时光是短暂的,但给我们留下的记忆却是永久的,无法磨灭。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校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