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情系母校”之十三:我经历的高考1977

6/5/2023 11:21:00 AM 阅读:480次

“情系母校”之十三:我经历的高考1977

——1966届高三4 杜式文

1966年我做好了充分准备,等待6月份报考心目中最理想的大学-——北京大学。但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把所有青年人的美好理想都变成了泡影,所有的大学都被关闭了。1971年部分大学开始接纳工农兵学员。这种由基层推荐、政审合格、无需考试便可进入大学学习的方式是我国独有的。我是没有条件当选为工农兵学员的,但我上大学的梦一直还做着。

杜式文1.jpg

1977年恢复了全国统一高考制度。我们得知后欣喜若狂,一条新的充满着无限希望之路摆在我们这些人的面前。

1977,北大荒的10月份已经很冷了。我当时担任营直中学的后勤副校长,营里决定,凡参加高考的考生给十五天假复习。我白天少睡或不睡,用来复习功课。1976年到营直学校,我先任工作组组员。此期间经常帮助数学、物理、化学老师代课,本来高中数理化的基础就比较扎实,又有重新熟悉的机会,所以考前没来得及多复习这几门课,复习的重点是语文和政治。

由于黑龙江省聚集了大量知识青年,全省报考人数达200万。初考合格者,方可参加全国高考。初考只设数学、语文两科,我顺利过关,和我一起过关的有100万人。当年黑龙江省这 100万考生,只有9700人被录取,录取率不足1%;而当年全国570 万考生,录取27.3万,录取率也只有5%1977年的高考,生产建设兵团考区的成绩,仅次于哈尔滨市名列黑龙江省第二。一连除我以外,另有几位同学考取大学和中专。一连的成绩是六营中最优秀的。

19783月的一天,我离开了六营,离开了一连,离开了我生活达十年的北大荒。

 

 

杜式文  北京知青 19667月毕业于三十五中学高中。1968615日到达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十团六营一连。曾从事基建工作,1969年春被贫下中农推荐到连队学校任校长;1975年年底调到营直中学工作。19783月进入黑龙江大学数学系学习。1982年初被分配到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工作。2007年办理了退休手续,现在仍然在中财大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