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情系母校”之十五:我的母校情怀——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百年校庆感怀

6/22/2023 9:43:00 PM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 阅读:536次

“情系母校”之十五:我的母校情怀——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百年校庆感怀

作者:1982届高二4班 李少青 / 编辑:胡晓梅

在母校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前身为北京私立志成中学校)建校百年校庆之际,接到了校史研究会发来的征文邀请,我欣然应允,但并未马上动笔。经过月余的构思沉淀,终于坐在电脑桌前,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初中、高中、高考记忆,那是一段多么难忘的青春岁月啊……四十多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无限感慨而又思绪万千,不禁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初中和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1977年,我从北京丁字胡同小学毕业后,跨入了和小学校园一墙之隔的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可以说,在三十五中的五年学习和生活,为我高中毕业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基础。我衷心感谢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们,也非常想念同窗学友们。1982年高中毕业时我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连续三年荣获三好学生奖状),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顺利考取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我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劳付出和无私奉献,也离不开我父母对我的培养和严格要求。1-2.jpg

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开始改革开放,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迈开了改革开放强国之路的历史性脚步。记得一入校,在开学典礼上,岳正路校长(后任校党总支书记)就号召同学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争取高中毕业时考上大学,将来报效国家,为祖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考上好大学,以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3-4.jpg

初中期间,知识面大开,眼界也大开,求知欲不断增强,感觉世界太大了,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越学越感到自己的渺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学会正确看待人生和荣辱得失。在认真学好基础课的同时,阅读广泛,每天坚持写日记、摘抄名人名言和格言警句,用以激励自己,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等等。此外,我一直坚持自学外语和书法。我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六岁开始在父亲李铎先生的指导下学习书法。虽然父亲说上学后以学业为主,书法不作要求,但我仍然在课余时间临习书法。上小学时,我就开始跟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外语广播讲座节目学习外语(英、法、日),后来利用周末时间到三十五中退休教师赵木凡先生家中学习英语。初中期间,在认真上好学校英语课的同时,我在课余时间自学外语,自己做听说读写译训练。后来,受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影响,被陈景润献身数学的事迹所感动,一度迷上了数学,每天放学回家后,就躲进壁橱里,拉线接个灯泡,旧报纸当灯罩,在昏暗的光线下做数学题,推演每一个方程式,弄懂每一个计算公式,每攻克一道数学难题,心中的喜悦便油然而生。不知不觉中,日积月累,草稿纸居然也装满了一麻袋。同楼邻居有一位高中校友,很有数学天赋,我就经常向他请教数学问题,特别是在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找他求教。他名叫孙红志,后来考上了北京大学数学系,我曾和他在北大校园同校两年,既是中学校友,也是大学校友。北大毕业后,他赴国外留学。5.png

母校作为北京市区级重点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好,连年保持较高的大学升学率,出过高考状元,考入北大清华等一流大学的毕业生较多,在北京市颇有名气,当时戴着三十五中校徽走在大街上倍感自豪。记得有一回,老师告诉同学们,中央电视台要来校采访课堂教学,要求大家衣冠整洁,精神饱满,认真听讲,轻松自然,不看镜头。记得有几位电视台记者和工作人员,有的扛着摄像机,有的打着摄影灯,在教室前后忙碌着,一会儿拍摄老师在讲台上授课,一会儿拍摄同学们听讲。不知是啥原因,摄像机走到我面前时停留了好一会儿,聚光灯照在我脸上热乎乎的,头一回遇到这种情况,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但想着老师说的话,专心听讲,不看镜头,就把拍摄时间熬了过去。事后,远在济南的亲戚打来电话兴奋地说,在电视新闻联播上看到我了,特写镜头很大,时间挺长。这应该是我在母校读书期间校园教室里留下的唯一影像镜头。当时若有条件,真应留下这段珍贵的视频资料,作为对母校师生和中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永久纪念。

老师们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很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增强班级集体意识和凝聚力,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帮超、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非常融洽,大家拧成一股绳备战高考,立志要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将来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老师们有时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谈人生,谈理想,谈奋斗,讲到动情之处甚至落泪,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潜力,同学们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6.png

初中时光一晃而过,转眼进入高考冲刺的高中两年,当时高中文科、理科分班,鉴于老师和家长都认为我更适合文科,所以,我选择了文科班。我认真预习、复习,上课认真听讲,而且是带着问题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随手记下来,课间或放学后向老师请教,直到真正理解弄懂每一个问题。这也就是我父亲从小教育我的: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我用废旧木料自己制作了一个简易书架,把各门功课教材和作业本分类摆放,并在书架上贴条标注,这样,便于平均分配时间预习和复习。我把闹钟摆在桌子上,每门功课一个小时,闹铃一响,立刻换下一门功课,这样让每门功课都齐头并进,不能顾此失彼,当时的形象比喻是:学会弹钢琴。我从小身体不够强壮,体质较弱,经常感冒发烧。为不影响学习,我就有意识地加强体育锻炼,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跑步,顺便在胡同口帮家里取回订购的牛奶。放学后,在校园里或住家院中练习单杠、双杠、哑铃、拉力器、跳绳等等,随着单双杠的动作难度加大和引体向上及俯卧撑的数量增多,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了,腹肌、胸大肌、臂肌、腿部肌肉都凸起绷紧了。体育锻炼和健康体魄为我应对紧张的学习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全力备考,我每天把所有时间都充分高效利用起来,除了吃饭、睡觉和体育锻炼,抓紧每一分钟看书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死记硬背,但必须背熟记牢。我把需要记背的东西(比如英文单词、短语、短文、各科名词解释等)做成小卡片,无论是在灶台前还是在上、下学的途中,都随时反复记背,直到滚瓜烂熟。学校每次模拟考试之后,我一定要把所有不会或没有把握的考题全部弄懂。根据新华书店里的历年考试汇编,自己设定时间做模拟考试练习,一遍又一遍反复做,直到满分为止。我信奉:学习没有捷径,非下苦功不可。负责毕业班的老教师们尽职尽责,不辞辛劳。同学们都被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主动为老师擦黑板。我曾做过语文、数学和英语课代表,协助任课老师做些板书、带读、自习、监考、收作业、判卷等工作,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高考前填报大学志愿时,班主任荆哲老师注意到我的英文成绩突出,就建议我报考外语专业。我征求家长意见时,我母亲问我全国哪个大学最好,我说当然是北京大学了,我母亲就说,那就报考北京大学,我说那可是最高学府,很难考上的,她鼓励我说:你一贯学习认真,勤奋努力,成绩优秀,相信你只要认真备考,发挥正常,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我父亲也对我说:不要紧张,正常发挥,你的勤奋努力大家都看到了,相信你能考好。班主任老师也鼓励我,说我心理素质好,各科成绩稳定,一定能考好,等着我的好消息。记得那年高考是在连日大雨中进行的,我不负众望,超常发挥,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没有特别激动,反而平静了,默默地来到母校,从教室到操场,转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回忆着五年来的每一个瞬间,那时我没有照相机,只有把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最后,站在校门口,望着往日熟悉的校园,百感交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转过身来,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知道自己从此将走向大学,走向社会,走向未来。7.jpg

高中毕业典礼上,陪伴了我们四年的喻秀芳校长在讲话中深情寄语,殷殷嘱托萦绕在每个毕业生的心头。我是当年文科班四位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四人均考上了名牌大学,被称为三青一红,即李少青(北京大学西语系)、武寒青(北京大学中文系)、张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赵红英(中国人民大学)。其中,张清是当年高考文科类最高分,大学毕业后赴国外留学;武寒青北大毕业后曾任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动漫电影《魁拔》制片人,出品多部影视作品并获奖,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突然英年早逝令人惋惜。理科班同学更有近半数考入北大、清华、协和医科大、交大、北航等名牌大学,丁敬东(北大化学系,后更名丁健)、郑列东(清华大学)、凌云(协和医科大)……他们大学毕业后大都赴国外留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同学们纷纷结伴前往各科老师家中报喜,感谢恩师们的辛勤培育。记得这些任课老师是蒋云英(初中语文)、魏宗煦(高中语文)、王东顺(数学)、凌为淑(数学)、王恒飞(数学)、卢维彤(数学)、陈建中(物理)、龚学钊(物理)、周世德(化学)、陈隆涛(历史)、朱云生(地理)、荆哲(生物及初中班主任)、孙彦俊(政治)、庄吉林(初中英语)、吴立珍(英语及高二班主任)……如同园丁看到桃李满园而喜悦,看到学生们成功考取理想中的大学,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老师们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勉励大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完成好大学学业,真正学有所成,力争成为祖国建设所需要的栋梁之材。8-9.JPG IMG_4449.JPG IMG_4450.JPG

2018年10月28日,我应邀参加母校35中建校95周年校庆,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并题写赠送校训《诚真勇毅 勤美严实》和校庆主题词《守正出新 大志大成》。60.JPG 61.JPG

 2020年6月,我应邀为母校题写牌匾《北京市志成教育基金会》,现悬挂于三十五中高中部校史办公室门前。63.png 64.JPG

2022年1月7日,我应邀出席在母校三十五中第一会议室召开的北京市志成教育基金会换届会,并受聘为第三届名誉理事。65.JPG 66.JPG 67.JPG

2022年10月18日写于北京

【后记】IMG_5246.JPG

  李少青,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李铎书法艺术研究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野草诗社常务副理事长、外交部原副局长、原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untitled.png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