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北航“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在我校风洞实验室成立

1/22/2021 4:21:00 PM 科技教育中心 阅读:14931次

供稿:闻静

供图:胡静

2021年1月15日,在我校第一会议室召开“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成立仪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椿萱院士、刘沛清教授,清华大学符松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英健教授,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陆士嘉之子张克澄以及我校朱建民总顾问、刘继忠校长和孔燕书记等参加了仪式。

在仪式上,朱建民总顾问首先介绍了我校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背景:作为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验学校,学校多年来在科技教育资源整合、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项目和实践活动开发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10年我校和中国科学院京区科学技术协会签订了“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协议,启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项目,2015年借高中部搬迁之际,与中科院、北航、清华等高校和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十个创新实验室,并招聘博士、博士后担任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专职负责学校的科技课程开发、授课及学生指导等工作。近几年来,我校创新实验室累计开设各类科技课程百余门,指导学生在区级以上竞赛中获得奖励千余次。

北京三十五中教育集团总顾问朱建民介绍我校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背景.jpg

北京三十五中教育集团总顾问朱建民介绍我校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背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实验室教师胡天翔和我校风洞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闻静在随后的发言中分别介绍了北航陆士嘉实验室团队对我校风洞实验室从教学型风洞改造成科研型风洞的建设情况以及风洞实验室在边建设边开发过程中课程落地的情况。领导和专家们还到风洞实验室进行了实地参观和考察。

我校风洞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闻静为李椿萱院士、符松教授等现场讲解我校风洞建设及使用情况.png

我校风洞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闻静为李椿萱院士、符松教授等现场讲解我校风洞建设及使用情况

仪式上李椿萱院士向刘继忠校长授予北航“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牌匾,创新基地正式成立。仪式现场还组建了“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委员会主任由李椿萱院士担任,副主任由符松教授担任,顾问由教育家陆士嘉教授的儿子张克澄担任,基地实体设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风洞实验室。

李椿萱院士向刘继忠校长授予北航“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牌匾.jpg

李椿萱院士向刘继忠校长授予北航“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牌匾

刘继忠校长向李椿萱院士颁发“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聘书.jpg

刘继忠校长向李椿萱院士颁发“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聘书

孔燕书记向符松教授颁发“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聘书.jpg

孔燕书记向符松教授颁发“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聘书

朱建民总顾问向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陆士嘉之子张克澄颁发“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总顾问聘书.jpg

朱建民总顾问向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陆士嘉之子张克澄颁发“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总顾问聘书

“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合影.jpg

“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合影

仪式最后李椿萱院士、符松教授和刘英健教授等分别讲话,他们首先肯定了我校风洞实验室建设成果和近几年取得的成就,认为我校风洞实验室在国内高中空气动力学教育中首屈一指,将航空航天领域中的高科技带入中学教育,打开了学生视野,搭建了高水平平台。同时也认为“陆士嘉空气动力学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的成立对开展高中生科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李院士指出,当今的中小学教育还有一些应试教育内容,中小学课程跟不上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中学生又正处于思维相当活跃的阶段,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创新基地的建立可以让中学生接触到世界上最新的飞机设计思想,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实践,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航空航天创新型人才。

符松教授提出陆士嘉先生一生志存高远、胸怀祖国,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用她的精神激励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可以引导更多的中学生学空气动力学、爱空气动力学。

符松教授和刘英健教授最后还对基地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希望,他们希望创新基地能开发出更多领域的空气动力学实践课程,比如汽车、桥梁等,同时希望能加强基地的精神文化建设,用科学家精神引领青少年,充分发挥创新基地的育人功能。


【北京三十五中风洞实验室简介】

北京35中低速风洞属于低速回流开闭两用式风洞,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并建立。风洞全长15.1米,宽6.85米,最大高度3.25米,可实现5m/s~55m/s风速的风洞实验,实验段截面为高1.0m宽1.2m的切角矩形,并在实验段内设有弯刀α迎角机构和β角度转盘机构。北京35中学低速风洞是按照“科研生产型风洞”设计并建造的复杂空气动力学模拟系统。实验室拥目前已建设有测力平台、测压平台、二元机翼测量平台、流动显示平台等国内先进的空气动力学测试平台,学生可自主设计并制作风洞模型进行吹风测量,探索基础的飞机设计方法、了解先进的飞行器气动布局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北京三十五中风洞实验室.jpg

北京三十五中风洞实验室

陆士嘉照片.jpg

【陆士嘉简介】(1935年在北京三十五中前身志成中学任教)

陆士嘉(1911.3.18-1986.8.29),原名陆秀珍,萧山城厢镇人。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亚裔女博士。

陆士嘉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倡导旋涡、分离流和湍流结构的研究。她是北京航空学院(现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筹建者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陆士嘉是北航第一任空气动力学教研室的主任,也是建立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陆士嘉一贯重视中、小学教育,特别是80年代以来,她不断向有关部门呼吁加强基础教育。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她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到中、小学校去了解教育情况,写出调查报告呈送到人大常委会或教育部。由于她曾经在北京三十五中前身志成中学任过教,深深体会到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她还积极倡导和组织民盟成员开展培训幼儿师资的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上,她为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造就新一代中国科学家而呕心沥血。

陆士嘉一生志存高远、胸怀祖国,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陆士嘉一生严谨治学、丹心育人,作为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博士生、新中国流体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为发展磁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分离流和旋涡运动为主体的流体力学做了大量工作;陆士嘉先生一生修身立德、淡泊名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