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家里的鲁迅课程纲要

image.png

课程名称

家里的鲁迅

课程领域

社会与人文

总课时

14课时

适用年级

适用于高一年级

开设学段

34

招生人数

10-16

开始时段

高一教师填写:2

教室要求

授课教师

姓名

荣挺进

教育信条

每一堂课都让学生有收获,即便只有一点。

性别

手机号

13691190668

有关教学经验

1989-2002年,四川、重庆十年高校中文系执教,北京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现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学位,鲁迅为毕业论文题目(论鲁迅“几乎无事的悲剧”等)、新文学课程讲授重点及大学选修课内容(鲁迅野草解读);

2002-2012年,北京十年出版机构编辑工作,编辑出版《鲁迅是谁》《鲁迅家庭大相簿》等书;

2012至今,六年在鲁迅文化基金会从事鲁迅文化论坛、鲁迅对话文化大师等活动策划。

熟悉鲁迅作品,对鲁迅生活、性格和著作情有独钟;已在本校和北京市西城区万寿公园社区开设过鲁迅系列讲座。

课程简介

本课程立足于鲁迅家庭生活,以传统孝礼文化为参照,结合鲁迅相关作品和回忆鲁迅资料,讲述鲁迅及其家人(本课侧重父母、弟兄和父子三维)之间的关系。

课程目标

1、结合19197月至19238月鲁迅在八道湾十一号的日常生活,上溯至绍兴的童年、青年时期,下延至上海的晚年境况,讲述鲁迅在家里的言行、交往;

2、对照传统孝礼文化对家庭伦理关系的规范及要求,以及学生自己的家庭生活经验,辨析鲁迅在言论和行为两方面的表达及表现;

3、结合鲁迅作品,讲解鲁迅生活与创作的关系,使学生切实感受文化、社会和历史给予人的影响,理解以及社会、历史与时俱进的改变,认识鲁迅“立人”思想的内涵。

 

课程地图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成果

1、摸底学生阅读和了解鲁迅的途径及程度、对八道湾十一号的认知;进行学生分组登记。

2、介绍三十五中图书馆库存鲁迅作品及鲁迅研究资料情况,介绍课程的设置与要求,指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书店、网络查找和阅读指定鲁迅作品篇目、鲁迅传记资料书目

 

问卷+讲授

答卷+阅读书目

1、讲述鲁迅与其祖父母、父母相处的基本情况;

2结合指定书目里传统孝礼文化的有关论述和鲁迅作品阅读,组织小组讨论,对照自己及社会见闻,评价“鲁迅是不是孝子?”

 

讲授+讨论

听课笔记+讨论记录

1、讲述鲁迅与两个弟弟相处情况,介绍八道湾十一号“文学合作社”的成绩;

2、结合指定书目及电影有关兄弟情谊的论述,组织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兄弟如手足”?

 

参观+讲授

(可带领学生参观八道湾十一号、现场教学)

参观笔记+讨论记录

1、讲述鲁迅与二弟从友好到交恶的情况,辨析八道湾十一号“兄弟失和”事件的真伪及其影响;

2、组织小组讨论鲁迅《颓败线的颤动》:是恩怨分明还是以德报怨?

 

参观+讲授

(可带领学生参观八道湾十一号、现场教学)

听课笔记+讨论记录

1、讲述作为父亲的鲁迅和儿子相处的情况;

2、调动学生的经验,回顾网络豆瓣小组的话题,小组讨论“父母皆祸害吗?” 

 

讲授+讨论

图片展览+讨论笔记

1、研读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篇,介绍鲁迅“救救孩子”的由来,从 “被救救”的角度,悬想“我们怎样做父亲/母亲?”

2、布置本课作业:学习“家里的鲁迅”有感。

 

讨论+

研读笔记+结业作文

学生成绩评价方案

板块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分值

过程性评价方案

考勤

全勤(15)迟到(-1/次)、早退(-1/次)、病假(不减)、旷课(-2/次)

15

课堂表现(发言、小组合作等)

发言情况:包括次数、语言表达流利、内容切实、观点明晰。

小组合作情况:包括个人参与度、小组表现

35

学习成果(随堂测试、汇报、作品阶段性成果……)

以听课笔记和讨论记录查验为阶段性成果,可包括准备情况、记录内容,具备完整性、条理性和独到性

50

终结性评价方案

考试、论文、项目作品演讲汇报……(根据情况设置)

以结业作文为依据,可包括观念清晰、作文完整,含阅读思考、个人体验、生活观察等内容

100

……



备注

选课同学请注意:

1.阅读过教材篇目以外的鲁迅作品或传记资料!

2.你还有童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