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 高一校本课程介绍
- 建筑赏析(全学期)
- MEV机动电能赛车的设计制作与竞赛(3学段)
- 物理实验探究与拓展(全学期)
- 生活中的物理之电子技术(3、4学段)
- 高一数学优秀生培养(全学期)
- 你不知道的数学游戏(3、4学段)
- 医生的第三只眼——医学影像设备(3、4学段)
- 生物学PLUS(改版)(3、4学段)
- 探秘飞行(3学段)
- 化学实验基础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3学段)
- Scratch动画创意设计(3、4学段)
- 虚拟现实—开启现实与梦想之门(3、4学段)
- 书法欣赏与创作(3、4学段)
- 3D打印与产品创新设计(全学期)
- 微电影的拍摄与制作(3、4学段)
- 走进红楼梦(3、4学段)
- 诗境浅说(3学段)
- 文言文常见虚词与特殊句式梳理与练习(3、4学段)
- 乒乓球(全学期)
- 学会学习—学习的方法和攻略(全学期)
- 社会心理学(全学期)
- 战争与和平(3、4学段)
- 印象北京(3、4学段)
- 家里的鲁迅(3、4学段)
-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四库全书》知识学习(3、4学段)
- 创新与专利(3、4学段)
- 大中东行纪(全学期)
- 传统文化寻踪(全学期)
- 电影艺术赏析与影评撰写(全学期)
- 高二校本课程介绍
世界著名大学与专业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 世界著名大学与专业 | 课程领域 | 人文与社会 | ||||||
总课时 | 高二:12课时 | 适用年级 | 适用于高二年级 | ||||||
开设学段 | 7、8 | 招生人数 | 30 | ||||||
开始时段 | 高一教师填写: | ||||||||
教室要求 | 无 | ||||||||
授课教师 | 姓名 | 颜晓川 | 教育信条 | 探索世界的边界 | |||||
性别 | 男 | ||||||||
手机号 | 18511071750 | ||||||||
有关教学经验 | 1. 2014-2015在北大附中研发并实施《一个专业,一个世界》校本课。 2. 2015-2017年任教于清华大学,负责学生专业分流、转系咨询和讲座。 3. 曾在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四中国际部开展过专业选择工作坊。 4. 著有《学科与专业》系列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新高考专门指导用书”)。 | ||||||||
课程简介 | 本课程核心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世界著名高校;2)相关高校的著名学科;3)对整个学科专业(人类知识体系)进行探究与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和参与方式为:讲座、小组任务、展示、讨论、辩论、答辩、期末论文。 本课程适合高考、自主招生、出国的学生。 | ||||||||
课程目标 | 1) 帮助学生认知国内外著名大学及其擅长学科。 2) 帮助学生认知人类知识体系(学科与专业)。 3) 帮助学生制定学业方向规划(包括大学专业选择、高考科目选择等)。 4) 帮助学生树立升学目标,提升学习动力。 | ||||||||
课程地图 | 课程内容 | 教学方式 | 学生学习成果 | ||||||
第一课:个人特征梳理:通过学生个人特征工作坊,建立初步自我认知与学业规划。 | 新课讲授+研讨 | 讨论汇报;项目作品阶段性成果 | |||||||
第二课:以中国的北大清华、美国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为例,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高校调研。学生分组开始进行调研。 | 新课讲授+研讨 | 项目作品阶段性成果;讨论汇报 | |||||||
第三课:学生分组进行调研报告展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展示的评分。 | 研讨形式 | 项目作品阶段性成果;讨论汇报 | |||||||
第四课:同第三课。 | 同上 | 同上 | |||||||
第五课:学科(专业)调研与分析方法。 | 新课讲授+研讨 | 阶段性测试 | |||||||
第六课:学科(专业)调研与分析案例。 | 新课讲授+研讨 | 阶段性测试 | |||||||
第七课:学科调研方法与实操 | 研讨 | 项目作品阶段性成果 | |||||||
第八课:学科分析方法与实操 | 研讨 | 项目作品阶段性成果 | |||||||
第九课:学生-学科匹配 | 研讨 | 项目作品阶段性成果 | |||||||
第十课: “专业申请理由”的撰写方法与注意事项 | 新课讲授+研讨 | 项目作品阶段性成果 | |||||||
第十一课:期末汇报 | 研讨 | 项目作品阶段性成果 | |||||||
第十二课:期末汇报与评分 | 研讨 | 项目作品最终成果 | |||||||
学生成绩评价方案 | 板板块 | 评价内容 | 评价方式 | 分值 | |||||
过程性评价方案 | 考勤 | 教师评价 | 10 | ||||||
课堂表现 | 教师评价 | 30 | |||||||
高校调研报告阶段性评价 | 教师评价、同学互评 | 40 | |||||||
高校调研报告展示 | 教师评价、同学互评 | 20 | |||||||
终结性评价方案 | 学科调研与分析报告 | 教师评价 | 80% | ||||||
学科调研报告展示 | 教师评价、学生互评 | 20% | |||||||
对选择该课程学生的要求(亦可提出甄选选修该课程学生的方案) | 无。
| ||||||||
备注 | 无。 |